2015年5月21日 星期四

芭蕾舞

芭蕾舞是一種表演舞蹈,發源於十五世紀,即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廷。隨後它在法國和俄羅斯發展成表演舞蹈。它是一種廣泛流傳,且具高度技術性的舞蹈,擁有法文專屬術語。它在全球均具影響力,更定義了很多其他舞蹈的基礎技巧。芭蕾舞需要長時間學習,在世界各地都有學校教授,並用自身文化繼續把它發展下去。
芭蕾舞也可以是指一齣含編舞及音樂的芭蕾舞劇。知名例子如胡桃鉗,就是一齣最先由馬利烏斯·皮提帕及劉·伊凡諾夫編舞、柴可夫斯基作曲的兩幕芭蕾舞劇,而這些芭蕾舞劇都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藝人編舞及演出。很多古典芭蕾舞劇都是由古典音樂伴奏,配以華麗的戲服及舞台布景的。但是,一些由近代藝人如喬治巴蘭欽創作的舞劇已經沒有遵隨以上的慣例。
芭蕾是一種輕盈,舒緩,優雅的舞蹈。「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其部分手勢可追溯至古埃及的祭祀舞蹈。「芭蕾」為法語ballet」的譯音,它的詞源則是義大利語的「balletto」,為ballo的指小詞,ballo 意為「舞蹈」。
像西方戲劇一樣,早期芭蕾舞是禁止女性參與演出的,所有女角都由男演員反串。但後來此規例獲得放寬,再加上足尖的引入,使芭蕾舞壇成了女性的天下。十八世紀有人便將長裙改短,又將鞋跟去掉,改穿平底軟鞋。「浪漫芭蕾」時期,最有名的兩個舞劇是「仙女」和「吉賽兒」,這時出現了芭蕾硬鞋。柴可夫斯基是芭蕾舞劇音樂創作大師,他創作了「睡美人」、「胡桃鉗」和「天鵝湖」等偉大的古典芭蕾舞劇

詞源[編輯]

"Ballet"一詞最初源自希臘語,"βαλλίζω" (ballizo),意指"跳舞"、"跳躍"。[1] [2],後來演變成 拉丁語中"Ballo"和"Ballare",意指"跳舞"。[2][3]後來再次演變,出現義大利語"Ballo",即"跳舞"。法語中的"Ballet"最初即來自"Ballo"的指小詞"Balletto",並於約1630年外借為英語詞彙。

歷史[編輯]

芭蕾舞的歷史起源自十五至十六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宮廷。它迅速地傳到了法國王后凱瑟琳·德·麥地奇的宮廷,並展開了進一步的發展。現今的古典芭蕾舞就是由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創立,他青年時也曾是一名活躍的芭蕾舞蹈員,表演過由舞者兼編舞家波襄及作曲家尚-巴迪斯堤·盧利創作的舞劇。1661年,路易十四創立了皇家舞蹈學院,專責創立芭蕾舞的舞步標準及承認舞蹈教師的資格。1672年,路易十四退役並任命盧利為巴黎歌劇院的總監,並發展出第一支專業芭蕾舞團,即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芭蕾舞在法國的發展令不少芭蕾舞術語以法語為主。在未發明前舞台之前,早期的芭蕾舞劇均在大型廳室上演,觀眾都坐在三面環繞舞台的排座上觀賞。

形式[編輯]

風格流派[編輯]

  • 早期芭蕾
  • 宮廷芭蕾
  • 古典芭蕾(跳古典芭蕾相比於浪漫芭蕾較容易,因為舞者只需要面帶微笑,熟記舞步和擁有自信。就算在跳錯舞步之下也必須擁有過人的自信不停下的跳下去)
  • 浪漫芭蕾(有爭議認為是古典芭蕾中的浪漫派)
  • 仿古芭蕾
  • 現代芭蕾[4]

技術流派[編輯]

芭蕾舞裙[編輯]

由幾層薄紗打褶重疊而成,

髮式[編輯]

古典芭蕾舞女一般把長頭髮挽成一個,這樣脖子和頭部的線條就會顯得更清晰,也能更做出方便旋轉的動作。

舞鞋——軟底鞋[編輯]

用柔軟的薄皮革或帆布製成,以較緊的包住腳為宜。男演員穿標準舞鞋,個別男演員在表演特定人物時也使用足尖鞋足尖鞋用以支撐女演員長久地站立和腳尖行走、跑和跳。足尖鞋是在普通舞鞋的鞋尖部分增墊棉花、松香或輕質木楦,並在鞋尖上用線縫衲多次而成。對提高和豐富女子舞蹈的技巧和表現力,塑造浪漫主義芭蕾的輕盈欲飛的仙女和精靈的形象有很大幫助。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A%AD%E8%95%BE%E8%88%9E

「芭蕾舞」的圖片搜尋結果「芭蕾舞」的圖片搜尋結果


「芭蕾舞」的圖片搜尋結果「芭蕾舞」的圖片搜尋結果
參考資料:www.google.com.tw/search?q=芭蕾舞&espv=2&biw=1680&bih=925&source=lnms&tbm=isch&sa=X&ei=indeVZafMdH-8QW1oYHQCg&ved=0CAYQ_AUoAQ&dpr=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